任何的企業都離不開基礎管理,沒有基礎任何問題都將無從追溯;沒有基礎,企業變革就找不到支點;沒有基礎,企業文化就會像空中樓閣一樣飄渺。基礎薄弱,就是本土企業失敗的核心原因。在一個管理基礎薄弱的企業中,流程流不動、產品流不動,唯一能夠不斷流動的就只是員工和利潤。
在中國本土企業中,有兩種現象值得所有人深思。一是90%的中國企業推行“精益生產”都失敗,僥幸成功的也是效率低得可憐,與實施精益生產的投入難成正比,90%的企業實施ERP技術都無效,花高價買回來的軟件最多只是發揮了高級電子表格的功能,90%的中國企業中ISO質量體系都只是一種形式,ISO精神僅僅只在程序文件中體現,就連最簡單的五S管理在中國企業都成為一種浮云。二是大部分的中國企業都無法順利跨越一道坎,從100W到1000W,從5000W到一個億,從一個億到10個億,從100個億到1000個億,每一道坎都有很多激情高漲的企業高喊著口號爭先恐后地跳下去。放下以前曾經輝煌的健力寶不說,甚至就連享有“白電巨頭”之稱的美的,也是高喊著“2000個億”和“重造一個美的” 的口號時沖鋒時,跌倒在“1000個億”這道坎上。
激情過后必定是創傷,這是市場經濟的鐵律。但是,創傷之后我們似乎更應該得到這樣一種思考:為什么好好的企業說沒了就沒了,為什么那些經過海外眾多企業成功驗證和管理專家們親手實踐的管理技術和標準體系到了中國企業都變成雞肋?為什么那些在外企中早已達成共識、早已成為固定程序的管理規則和方法,在中國企業中還要付出慘重代價才能形成定論?我們的企業在享受著中國人口紅利和市場監管缺失帶來的利潤快感的同時,在痛定思痛之后,是否更應該先去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什么才是企業持續成功的王道?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城市化速度之快另世人側目。可是,這種物質上的成就卻并沒有讓大家感到一種幸福和成就,相反,我們還飽受交通擁堵之苦和食品安全之困;此外,稍稍一下雨城市街道就會成為汪洋,垃圾圍城也成為城市管理之痛。明眼人其實都知道,交通擁堵、垃圾圍城等等令人頭痛的問題其實都是城市基礎規劃不足和管理薄弱而導致的惡果。而在一個基礎薄弱的環境中,人們之所以對商品質量、食品安全沒信心,其實是對管理沒信心。而之所以對管理沒信心,是因為沒有人能夠感受到產品制造過程中的監管程序和鏈條。這個能夠“讓人感受到安全和放心”的程序和鏈條,就是管理中最基礎的管理流程。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們首先必須肯定,不管ISO也好、ERP也好,其實都是好東西,之所以在中國企業里發揮不了作用,是因為中國企業幾乎都沒有與之相匹配的管理基礎系統,這就像一個老農,花高價買來一臺保時捷,卻只能停放在坑坑洼洼的機耕路上是一個道理——你根本跑不起來!最多只是留下一段尷尬。同樣,那些過不了坎的企業,也都不是自己沒有資源,也不是自己的戰略失誤,更不是運氣不好,說句實話,那么多的錢,就是靠買也能把好運氣給買斷了,而恰恰是因為內部管理基礎薄弱、管理的系統性缺乏而導致的管理混亂造成的戰略支持不足所致。
在生活中有一個誰都知道的道理,那些原本只有兩層高的樓,你是絕對不敢擅自在上面加建到10層8層的,錢再多、膽再大都不行!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是一個基本常識。企業其實就是一座大廈,在中國企業中,管理基礎缺乏也是一個必須面對的事實。因為管理基礎缺乏,人事行政缺乏依據,制度流程沒有邏輯,規則規范也是“毫不規范”,公平公正成為奢侈,企業文化也成為怪胎。利益成為唯一的目標,自私就是唯一的手段。影響力是靠錢砸坑,凝聚力基本為零;團隊里基本都是團伙,數據里基本都是水分,戰略決策時基本都靠膽量,持續成功是基本都沒有可能。
因為基礎薄弱,在中國的本土企業中,跑銷售出身的老板就是做到了董事長也還是在做銷售,技術出身的總裁就是做到一個億也還是只能在搞研發,再高的管理職位也都是在親力親為地管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幾乎所有企業的管理模式都不外乎是家族化、家長化、人治化,而絕非什么標準化、規范化。企業中存在的問題也都不是什么高難度的疑難雜癥,都是類似于傷風感冒類的簡單病癥,是一些最為基礎、最為簡單的管理問題,只不過這些“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基礎得不能再基礎”的錯誤,在這些企業中千百次的重復發生而已。大部分企業的發展不是靠機會,就是靠政策上的優惠,或者是政府在管理上的漏洞,有的甚至來自于政府的高額財政補貼。據上市公司美的電器公告披露,其2008年獲得的財政補貼為5600萬元,2009年猛增至2.51億元。2010年,其40億元的凈利潤中有高達25億元都是來自于政府的財政補貼。大量的事實說明,多數企業之高速發展絕非內部經營管理之功。
職場小貼士:成功的企業靠的是系統化的管理運作來保障,而系統化的管理運作來自企業內部完整的管理基礎。沒有基礎,任何問題都將無從追溯;沒有基礎,企業變革就找不到支點;沒有基礎,企業文化就會像空中樓閣一樣飄渺;沒有基礎,系統化管理、規范化管理就只能是一句笑話。在一個管理基礎薄弱的企業中,制度流不動、流程流不動、產品也流不動,唯一能夠嘩嘩流失的就是員工和利潤。基礎薄弱,就是本土企業失敗的核心原因。中國企業,應該到了發下浮躁、放下功利、放下激情的時候了。應該好好地請人將自己的管理基礎系統做個診斷,好好地重鑄企業流程基礎,好好地構建內部運營管理體系,好好地強化一下內部基礎管理,這才是唯一的持續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