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常見?一不留神就“囧”了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的情況,不只是初出茅廬的職場菜鳥才會遇到,不少“不做大哥好多年”的職場老鳥們也常常遇到。數量龐大的“似曾相識”的臉,讓不少人在人際交往中困惑,甚至是一不留神就“囧”了。
擔任某國企總經理秘書的小龍在微信上吐槽說,在為老總介紹客戶時,錯把對方的“葉總”介紹成了另一個副總“張總”,鬧出了一場不小的接待“事故”。“一句話的故事”引發朋友圈中不少白領的同感,訴說了不少因為記不住“臉”引發的上班那些事。甚至有些90后將患有“臉盲癥”當作了辭職理由。
要吃什么“藥”?膽大心細臉皮厚
遇到有人很親切地和你打招呼,而你卻壓根不知道他是誰,這時怎么辦?職場達人給出答案:膽大心細臉皮厚。如果對方很熱情,就要很自然地問對方最近怎么樣,都在忙什么,從對方的回答中捕捉信息,慢慢周旋中,從細節中將對方的底套出來,勾起自己的記憶。
小藍同樣是某民營企業的總經理秘書,她剛因為對客戶的“超強記憶力”獲得老總的加薪。她分享了自己的記憶秘訣就只有一件事,死記硬背,再三強化記憶。每天,她都會將收到的名片進行整理,除了標明收到的時間、地點、背景,還將對方的樣子盡可能特征化標注,比如雙眼皮,有痣,膚白,笑起來像某個明星……經常調出查閱,快速回憶。她認為解決職場臉盲的關鍵是,你用心了嗎?
TIPS
科學依據 其實你可以克服
科學家經過大量的實驗結果表明,人們識別面部的能力在10歲到20歲之間急速上升,20多歲的時候緩慢的進步。到30和34歲之間達到頂峰,平均能達到83%的正確率。換算過來,也就是說一個正常人認知的每72張臉平均也就能識別57張左右。
用人單位以任何名義向應聘者收取費用都屬于違法行為(如押金、報名費、代收體檢費等),請應聘者提高警惕!查看詳情
濮陽人才網官方微信平臺
濮陽人才網手機網頁版
濮陽求職招聘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