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過快上漲會傷害經濟”該說給誰聽?
凡事都有兩面性。工資上漲,能夠改善收入分配,增強居民購買力,但與此同時,也會增加企業的用工成本,削弱中國制造的比較優勢,并容易誘發通貨膨脹。因此,從理論上講,“工資過快上漲會傷害經濟”有一定道理。
不過,放到現實語境中,我國的工資上漲顯然遠遠沒有快到傷害經濟的地步。從橫向看,2012年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對全球72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均月收入做了統計,中國內地員工的月平均工資為656美元,約合人民幣4134元,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從縱向看,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經濟藍皮書《中國經濟前景分析(2014年春季報告)》指出,中國全部雇員1985年平均工資為1120元,到2012年增長到34905元,共增長了25.85倍。而同一時期人均GDP則從857元增加到29991元,增加了31.1倍。當更多工薪勞動者還陷入“工資跑不過GDP”的苦惱,專家一番“工資過快上漲會傷害經濟”的論調,頗有些“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招來網民的口水板磚在所難免。
當然,應該看到,近年來國民收入增長“冷熱不均”,一些高收入部門和行業薪酬繼續高歌猛進,進一步拉大收入分配差距。而一些企業人工成本的上升快于原材料成本的上升,的確給企業發展帶來壓力。從前瞻性的角度考慮,專家學者有必要就工資增長和經濟發展的辯證關系發出提醒。只是,工資漲得快與慢,公眾既沒有權力決定,也沒有能力作出相應調整。因此,“工資過快上漲會傷害經濟”的真正聽眾不應是公眾,而是另有其人。
比如,勞動密集型企業。工資成本增長,受沖擊最大的當屬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對于這部分企業來說,有必要引導其走出一味的抱怨,而是以此為契機,加快向技術密集型企業轉型升級。通過提高機械化水平降低對勞動力的依賴,加快自主創新提高產品議價能力,從而有效“消化”人工成本。
比如,壟斷行業。央企年均工資為私企4.2倍,部分高管職工收入差距千倍,眼下一些行業依靠壟斷、資源配置優勢等導致其薪酬增長過快備受詬病。收入分配改革的原則是“提低、控高、擴中”,對于壟斷行業,一方面需要完善對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的雙重調控政策,適當降低國企高管薪酬、提高稅收標準和紅利上繳水平,同時更重要的是打破壟斷,引入市場競爭機制。
再比如,政府決策部門。近年來各地紛紛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在公眾叫好的同時也引來了“政府請客,企業埋單”的質疑。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是一門學問,政府不能只是工資標準的制定者,更應成為公共福利的供給者。對于企業,政府可以建立用工補貼,減免部分稅費,降低企業社保繳存比例;對于勞動者,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完善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社會保障,能夠有效替代工資上漲。
用人單位以任何名義向應聘者收取費用都屬于違法行為(如押金、報名費、代收體檢費等),請應聘者提高警惕!查看詳情
濮陽人才網官方微信平臺
濮陽人才網手機網頁版
濮陽求職招聘APP